97、97、102……他们的生命里有一段共同的“血与火”
9月3日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盛典,庄严隆重、震撼人心、催人奋进。其中抗战老兵向空中战鹰敬礼的镜头让人泪目。本期特选编几位法院人寻访抗战老兵的故事,让我们走进老兵的世界,把敬仰化为行动,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奋力推进新时代审判工作。
9月3日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盛典,庄严隆重、震撼人心、催人奋进。其中抗战老兵向空中战鹰敬礼的镜头让人泪目。本期特选编几位法院人寻访抗战老兵的故事,让我们走进老兵的世界,把敬仰化为行动,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奋力推进新时代审判工作。
从1946年穆青同志写下1.2万字的长篇纪实报道《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略》开端,新闻工作者宣传、研究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脚步从未停歇,我们所做的一切,是为了纪念,更是为了再出发——这是历史所归,更是未来所向。
八十八年前的那个七月七日夜,卢沟桥畔的枪声撕裂了苍穹。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,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似乎胜算渺茫——工业产值仅为对手的百分之一,军队装备差距悬殊,甚至连步枪都无法自给自足。但历史的走向出乎所有人的预料:经过八年浴血奋战,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实力对
本文来自【贵州广播电视台-动静新闻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张宝华所说的专题展览,是由中央档案馆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合主办的《中流砥柱——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》。自8月15日开展以来,专题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学习。
80年前的今天,中国大地正经历着抗战最艰苦的岁月。在湖南衡阳,1.7万守军与10万日军血战47天;在滇缅公路,远征军将士用生命打通抗战生命线;在敌后战场,无数无名英雄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。这些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画面,诉说着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。
纪念馆内,一件件文物、一张张图片,让人们重温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,感念国际友人的携手并肩。不少观众在一组互动相机装置前驻足,与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中国人民的德国友人约翰·拉贝完成一张跨越时空的合影。
1937年的冬天,南京城陷,一场持续六个星期的人间浩劫就此拉开。三十万手无寸铁的同胞倒在日军的屠刀下,而其中,女子们所承受的苦难,更是字字泣血,让人不忍卒读。今天,咱们就来听听那些藏在历史褶皱里的真相,那些用血泪写就的记忆。